1.菲利普.爱德华.安东.冯.莱纳德(1905年物理奖)
2.杰尔基.德.海韦西(1908年物理奖)
3.罗伯特.巴拉尼(1915年生理和医学奖)
4.理查德.阿道夫.席格蒙迪(1925年化学奖)
5.圣.杰尔基.阿尔伯特(1937年生理和医学奖)
6.贝凯西.杰尔基(1961年生理和医学奖)
7.尤金.维格纳(1963年物理奖)
诺贝尔奖
在科学领域,诺贝尔奖是对世界杰出成就给予最高承认的奖项。该奖项因瑞典科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夫 雷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得名。诺贝尔在1833年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于100多年前在瑞典盛雷莫(San Remo)去世。
匈牙利的教育和科学技术是值得世界称赞的。到目前为止共有14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具有匈牙利血统。这对于一个人 口只有1000万的小国家来讲是足以引为自豪和炫耀的了,世人也不得不对于这个人均诺贝尔奖比例最高的国家另眼相看。 因此,把匈牙利比喻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摇篮”一点也不过分。
曾经在美国宇航局大楼办公室墙壁上贴着这样的警示:工作时间请勿用匈牙利语交谈!可见在这座大楼里工作的的匈牙利 科学家一定不少。
科学是无国界的,匈牙利科学家在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研究创造,许多国家都为他们的成就而自豪。例如,在奥地利、 瑞典、匈牙利都出版了世界耳科学专家“1914年诺贝尔物理和医学奖得主,奥地利籍匈牙利希伯来裔(犹太人)科学家罗 伯特•巴拉尼(Róbert Bárány)”的邮票。同属一个希伯来祖先的以色列也同样有理由为他自豪。因为诺贝尔奖的精神就是鼓励人们在各个分隔 墙上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让我们回顾一下所有与匈牙利有关的获奖者。这些人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出生于匈牙利和在匈牙利受过良好教育的 人们,他们都同匈牙利保持着或松或紧的联系。
菲利普.爱德华.安东.冯.莱纳德
英语:Philipp Eduard Anton von Lenard,匈语:Lénárd Fülöp,匈牙利籍、德国籍物理学家,匈牙利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世界第一位原子模型设计者。
1862年7月7日生于匈牙利普索尼(现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法),1947年5月20日死于德国梅塞尔豪森(Mes selhausen)。
他是匈牙利一位葡萄酒商的儿子,原本属于17世纪德国莱纳德家族(Lenard family)。他的科学生涯始于布达佩斯罗兰大学(Budapest Eotvos Lorand
Tudományegyetem),他先后在布达佩斯大学,维也纳大学,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物理学。1886年在海 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80年他在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研究物理和化学;1882年他离开首都布达佩斯,回到出生 地。1883年他申请布达佩斯大学一个助理工作失败。之后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师从杰出的德国化学家、光学先 驱、煤气灯发明者罗伯特.本生教授(Robert
Bunsen,1811-
他早期的工作包括研究磷的发光和导电性的火焰。他于1905年因在“阴极射线方面的杰出成就”被授予诺贝尔奖。最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荧光现象和阴 极射线。
他是一个实验天才,通过实验发现了光电效应的重要规律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设想。他排列出了世界第一个简单的原子模型。
1905年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获得美国富兰克林奖章。1907年匈牙利科学院将他选为名誉院士;同年定居德国,并担任海德堡大学物理研究 所负责人。1911年奥斯陆大学,1922年德累斯顿大学,1942年普雷斯堡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菲利普在1907年以前是匈牙利国籍,后改为 德国国籍,此后,一直到他去世之前都生活在德国。
菲利普同时也是希特勒纳粹思想积极倡导者。菲利普在希特勒上台后加入了纳粹党籍,在多次公开场合批判犹太人科学家爱因斯坦,宣扬希特勒的 理论,攻击很多国家的物理学家,因为他觉得以前自己被无视。他成为德国纳粹党派的坚定成员和阿道夫.希特勒的顾问,不承认自己原籍匈 牙利。
1931年他从海德堡物理学教授位置退休,盟军占领后取消了他教授资格。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考虑菲利普年事已高,免除了对他的纳粹处罚 。菲利普的遗产现存于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
杰尔基.德.海韦西
英语:George de Hevesy,匈语:Hevesy György,匈牙利籍、英籍、瑞典籍化学家。同位素和72号元素“铪”发现者。世界核医学之父。
1885年8月1日生于布达佩斯,1966年7月5日死于弗莱堡布莱斯。出生于匈牙利一个富裕,高尚的犹太人家庭,8 个孩子中的第5个,在布达佩斯大学化学系学习一年后转到德国柏林技术大学学习,后转到弗莱堡大学。1908年获 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11年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在英籍新西兰裔著名物理学家,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04 号元素发现者卢瑟福(Rutherford)实验室做研究工作,为他日后研究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物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奥匈帝国一名医生供职于军队。战争结束后在布达佩斯大学工作,从事稀土化学、放射 化学和X射线分析方面的研究。
1923年他与荷兰物理学家考斯特(Coster D, 1889-
铪是发展原子能不可缺少的材料。主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控制棒,X射线管阴极,以及军舰和潜艇的反应堆。铪和钨或钼的合金用作高压放电管电 极,是火箭宇航飞行器必备特殊结构材料。1925年他们用含氟络盐分级结晶方法得到纯的铪盐,并用金属钠还原法得到纯的金属铪。
1926年杰尔基任弗赖堡大学教授,开始计算化学元素的相对丰度。1934年在制备一种磷的放射性同位素之后,进行磷在身体内的示,以研究各生 理过程,这项研究揭示了身体成分的动态。1943年,杰尔基担任斯德哥尔摩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同年他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推进了对生命过程 的化学本质的理解,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主要贡献是将放射性示踪剂用于化学研究过程中。
1945年杰尔基加入瑞典国籍。后期一直居住在德国,丹麦和瑞典。他的主要著作《放射性同位素探索》。
示踪原子是将一种稳定的化学元素和它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混合在一起。当它们参与各种系统的运动和变化时,由于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 测量这些射线便可确定它的位置与分量,只要测出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和动向,就能确定稳定化学元素的各种作用。例如,将放射性磷混合在磷 肥中使用,根据放射性磷在植物中的分布,便可了解植物对磷吸收的实际情况。
示踪原子在生物学、医学、工业和农业等方面都有极为广泛的用途。在医学上利用示踪原子主要是为了诊断病情。例如,放射性的碘化钠在人体内 的作用与通常的碘化钠完全相同。这些碘元素集中在甲状腺,然后转变为甲状腺荷尔蒙。另外有些含放射性的原子能够附在骨髓、红血球、肺部、 肾脏或留滞在血液中,可被适当的仪器探测出来。在工业上很多操作过程中都应用同位素。如石油工业中,探测石油时,将放射性的针放入试验井 或插进地中,然后再测量放射线,穿过不同的岩石被散射的情况,记录下来各处所测辐射线,据此画出地层的剖面图。此图可告诉地质学家在何处 打井较为适当。在化学上,某些问题必须使用示踪原子方能解决,例如,金属离子在其盐类的溶液中自身扩散的现象,不能由其他方法加以研究。 有些问题虽然原则上不一定非要使用示踪方法,但为了方便,还是要使用。
月球上有座环形山以Hevesy名字命名。
罗伯特.巴拉尼
Róbert Bárány 匈牙利籍、奥地利籍耳科学专家,人体平衡器发现者。
1876年4月22日生于维也纳,1936年4月8 日死于瑞典乌谱萨拉(Uppsala)。1900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后来成为维也纳的一名医生。他研究了脑 和耳在人体平衡中所起的作用。他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诊断内耳中用于控制平衡的前庭器官的问题,于1915 年因“在生理学和病理学前庭器官(人体平衡器)的杰出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下面请跟我们做一个实验(有晕眩症,血压高的人不要做):
现在,请您选择一块相对空旷的场所站立(最好保证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没有危险或贵重的器物),然后向左或向右 快速旋转身体10圈以上,越快越好……!
怎么样?经过这番儿时的游戏,您还能保持稳定的姿势吗?是不是感觉头晕目眩?
当旋转结束时,虽然理智告诉我们身体已经静止,但是眼前所见还是在飞速旋转。在旁人看来,此时我们的眼球正 在向身体旋转相反的方向反复快速移动。您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够维持平衡,主要依靠三方面的协调配合: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前庭是位于我们耳朵内的特殊位置感受器,负责感知头部 的位置和运动,由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三部分组成。半规管内是液态的淋巴,当头部出现角加速或减速时,淋巴液由于惯性作用出现滞后,浸泡 在淋巴液内的感觉纤毛就能敏锐地感知这种运动变化并把物理刺激转变为化学信号经突触传递给神经。这一感知过程大致类似于鱼缸底部的水草: 当我们搬动鱼缸时,水的晃动会引起水草的左右摆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草的摆动方向来反推得到鱼缸整体的移动方向。
眼球的运动肌肉和全身各部肌肉与前庭神经有着非常广泛的神经联系。当前庭神经通报了身体的位置变化时,眼球和各部肌肉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以确保视网膜成像、调整姿势以求维持平衡。前面提到原地旋转后眼球的变化医学上称之为眼震(Nystagmus),而由前庭受刺激诱发的眼球运 动则称为前庭-
人类对前庭功能的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在19世纪初,法国医生玛丽.让.皮埃尔.弗卢朗(Marie Jean Pierre Flourens 1794-
罗伯特是家里6个孩子的老大。不幸的是,幼年的罗伯特染上了骨结核,这导致他的膝关节终生僵硬。倔强的罗伯特并不屈服于身体的不便,网球、 登山等运动陪伴了他一生。也许正是这个身体方面的原因使得罗伯特成年后走上了医学之路。1905年,罗伯特在对前庭器官的功能研究中收获了重 要发现。
当时,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向耳内注射药物会引发患者眩晕甚至眼震,但是其中的机理并不明朗。罗伯特对此现象也做了系统研究,不过研究的突 破还是要归功于一次偶然事件。某天,一位患者向罗伯特抱怨说,上次注射的药水太冷了,并且注射时眩晕感非常强烈。罗伯特深感抱歉,于是此 次注射时换用了非常温暖的药水。不料患者还是发生了眼震,并再次抱怨晕得厉害。细心的罗伯特发现,此次患者的眼震方向与上次正好相反。由 此罗伯特论断,正是由于注射药物的温度不同,导致内耳半规管的淋巴液受热或遇冷并发生沉降,从而诱发眼震。冷热温度不同,淋巴液沉降的方 向相反,相应的眼震方向也就相反。
罗伯特的发现首次给耳科学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从此,通过冷热法诱发眼震,医生们能够评价患者的前庭功能是否完好。随着内耳外 科手术的进展,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疾病得到了治愈。通过用冷热水交替冲洗耳部的方法来检测,这种方法被称为巴拉尼热反应。
罗伯特还解释了旋转造成眼震的机理,并发明了“瘘管试验”来检查患者内耳迷路有无瘘管形成。对于小脑的功能,罗伯特也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 ,正是由于小脑皮质不断地向全身肌肉发出神经冲动,从而使肌肉维持正常的张力,这对保持身体姿势非常重要,而肌张力则受前庭器官发出的神 经刺激的影响。通过对小脑损伤患者的研究,罗伯特指出了某些中枢的存在和位置,并成功进行了小脑诊断。
一战爆发后,罗伯特将部分注意力转向其他领域。在颅脑外伤方面,他改进了治疗头部创伤的外科步骤。罗伯特倡导新的伤口处理方法,经过妥善 缝合处理,颅脑外伤感染率大大降低。他的处理方法在各国军队中被推广采用。不幸地是,战争中作为同盟国奥地利的随军医生,罗伯特被俄军俘 虏,并关押在一处战俘营里。
1914年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并未得到瑞典卡罗林医学院的认可,当年的结果是:所有候选人的成果均无法满足诺贝尔先生遗嘱的要求。
根据规则,1914年诺贝尔医学奖暂时被搁置,以待来年的新提名。1915年,凭借对前庭器官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成果,罗伯特被提名为医学奖 的候选人,诺奖评委会决定将1914年搁置的医学奖颁发给他。不过,此时的罗伯特还在俄军的战俘营里。如此杰出的科学家因被关押而无法领取诺 贝尔奖,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1915年,瑞典卡尔王子代表国际红十字会向俄军进行交涉,请求释放罗伯特。1916年罗伯特被释放,同年,这位 被俘的科学家终于从瑞典国王的手中领取了珍贵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获释后的罗伯特回到维也纳,不久移居到瑞典,距离首都斯德哥尔摩70公里的中部城市乌普萨拉(Uppsala),并在乌普萨拉大学耳科学院担任 主任。
晚年的罗伯特转向对肌肉风湿病的研究,在自己患有中风、部分瘫痪情况下仍然坚持写作。罗伯特•巴拉尼于1936年4月8日因病死于瑞典乌普 萨拉。
除了诺贝尔奖,罗伯特还获得比利时科学院奖(1913年)、德国神经学协会ERB奖(1913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瞿岳奖(1914年)以及瑞典医 学会银禧奖(1925年)。
理查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英语:Richard Adolf Zsigmondy,匈语:Zsigmondy Richárd,匈牙利籍、奥地利籍、德国籍科学家,茶色玻璃发明者。
1865年4月1日生于维也纳,1929年9月23日死于哥根廷。他出生于匈牙利名门望族,父亲阿道夫博士(Dr. Adolf Zsigmondy)是匈牙利一位牙科医生,定居在维也纳,曾为世界牙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并且发明了多种牙科设备。 15岁时他父亲去世了。他的叔叔席格蒙迪.威乐莫氏(Zsigmondy
Vilmos)是匈牙利科学院成员。理查德由母亲塞克曼妮.伊洛纳(Szakmáry Irma)抚养长大,接受了全面的教育,从小培养了对自然科学和艺术的爱好;另一方面也保持攀岩、登山和游泳等 爱好。他弟弟是匈牙利著名登山家埃米尔(Zsigmondy
Emil 1861-
高中阶段,理查德培养了自己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和物理的兴趣,在家中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自己做实 验。早年致力于化学和物理学研究。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跟随E..路德维希教授(E.
Ludwig),后来在德国机械工程学院(TECHNISCHE Hochshule)深造。1887年在慕尼黑大学师从威廉..米勒教授(Wilhelm Müller)从事有机化学研究。1890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后来离开化学领域。1893年在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完成德语国家教授资格考试(Habilitation )。同年担任格拉茨理工大学私人老师。1897-
1903年与威廉.米勒教授女儿劳拉..路易斯..米勒(Laura Lujza Müller)结婚。婚后,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安娜.玛丽(Annemarie)和凯特(Käthe)。他与光学器材厂商蔡司(Zeiss)公司合作,研制了狭缝 超显微镜。1907年,他加入哥廷根大学,成为无机化学研究所教授和所长,直到1929年2月退休。
他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主要贡献是证明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以及确立了现代胶体化学的基础并发明了多种牙科设备(至今仍在使用) 。这些成果出自他在格拉茨和耶拿时期。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前,他已经对使用银盐对玻璃着色进行了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在格拉茨时期,他完 成了自己最著名的关于胶体研究工作。其中一项成果就是产生茶色玻璃的精确机制。
退休不久去世。
月球上有座环形山以Zsigmondy名字命名。
圣.杰尔基.阿尔伯特
英语:Albert Szent-
1893年9月16日生于布达佩斯,1986年10月22 日死于伍兹霍尔。匈牙利生理学家。
圣.捷尔吉早年就读于布达佩斯医学院,父母都是布达佩斯大学解刨学教授。由于一战的爆发直到1917年才完成 学业,获得解剖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荷兰、英国工作过一段时间。1927年在剑桥大学以罗氏基金研究所名义 从事研究,同年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世界最具影响力和代表世界最高医疗水平的医疗机构,在医学研究领域 处于领跑者地位美国梅奥医疗所(Mayo,创建于1864年的世界著名私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工作。
1930年研究氧化还原系统时从橘子汁、甘蓝(包心菜)汁和肾上腺皮质中成功地分离出一种晶体化合物,最初称 己糖醛酸,后鉴定为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并研究了它的分子结构。
1931年回到了匈牙利,在赛格德大学任教,并继续开展对维生素C和延胡索素(一种生物碱)的研究。在那里他 建立了一个生物学研究基地,对生物学燃烧过程发现,特别是因从辣椒中成功分离出维生素C和酸的催化作用,于 1937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在匈牙利赛格德大学一直担任医学化学教授,工作到1945年。后来他在布达佩斯大学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并成为实验室主任。他还被选为匈牙利国 会议员并帮助重建了匈牙利科学院。
以后圣.捷尔吉转而研究肌肉化学,发现了肌动蛋白,成功地创制了人工肌肉纤维,在这种人工肌肉纤维中加入ATP便会引起收缩,为对肌肉详细 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他还进行胸腺的研究,阐明了它对生长、肌肉功能、生育性及癌症等的关系。为了研究癌症,圣.捷尔吉对细胞分裂过程进 行了研究,并从电子生物学的观点提出了形成癌的新理论。是世界最先发现和研究自由电子与癌症关系的前沿科学开拓者。
在获得科学上的成果之后,因历史原因积极参与反法西斯的卫国活动,二战之后又为人民自由和国家独立而积极活动。参与了几轮秘密会谈并帮助 匈牙利达成了和平协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积极投入到匈牙利政治中去,曾经帮助他的犹太人朋友逃离了匈牙利法西斯统治。他还积极参 加匈牙利抵抗运动并遭受到奶纳粹领袖希特勒亲手签发的通缉令通缉。据说,战后如果苏联批准的话,他很可能成为匈牙利最高领导人。
1947年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听说自己的朋友路易斯被共产党当局逮捕的消息后,他发誓不会返回匈牙利。由于对共产党政权不满,他当年移民美国, 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肌肉研究所(Woods Hole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任所长,生物化学教授。
他反对越南战争,并大声批评美国政府。并在20世纪60年代定期返回匈牙利进行访问。他在肌肉研究领域也同他的同事们一起作出了开拓性发现, 在生命的最后20年致力于癌症研究。1987年赛格德大学医学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圣.捷尔吉的科学成果对人类历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就像维生素C一样,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营养部分,他的一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
贝凯西.杰尔基
英语:Georg von Békésy,匈语:Békésy György,匈牙利籍、美国籍耳科学专家。
在罗伯特的专业领域—耳科学范畴,这名拥有匈牙利血统的科学家在近半个世纪后也同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1899年6月3日贝凯西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972年6月13 日死于檀香山。他是匈牙利一名外交官的儿子。1916年开始他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布达佩斯罗兰大学学习化学,1 923年毕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布达佩斯匈牙利邮电局工作到1946年。在1939-
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就知道人的听觉最重要的振动组织是耳蜗基底膜,贝凯西发现声音是以一连串波形沿基底膜 传播,并在膜的不同部位达到最大振幅和低频声波的最大振幅部位接近耳蜗的末梢,高频声波的振幅部位接近入口 或底部。并证明声调响度取决于神经感受器位置及涉及的感受器数量,从而确立了“行波学说”。
他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进行听觉器官功能的研究,证明了蜗牛一些声波原理,既今天所说的“非线性波”。他对听觉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制作了 两个耳蜗模型和一些高灵敏度仪器,揭示了听觉过程,将不同类型耳聋进行区分和采取准确治疗方法。
因为他对“耳蜗内刺激物的物质结构发现,于1961年被授予诺贝尔心理学和医学奖。主要贡献是对于哺乳动物听觉器官中耳蜗所发挥的功能的发现 和研究成果。
他一生中工作最重要的部分是观察、描述发生在耳蜗内的结构物质过程,以及发展了与听力的本质有关的一个新的理论。他第一个发明了在有效功 能方面与耳蜗相似的模型。1966年他成为夏威夷大学的教授。
他在接受诺贝尔奖所作的发言中谈到匈牙利关系历史延续性时说到:各位可能知道,第一位诺贝尔耳科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巴拉尼(Róbert Bárány1876-
著作有1960年的《听觉实验》和1967年的《感觉的抑制》。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Békésy命名。
尤金.维格纳
英语:Eugene Wigner,匈语:Wigner Jenő Pál,匈牙利籍、美国籍物理学家,历史上第一位核反应工程师,原子弹之父。
1902年11月17日生于布达佩斯,1995年1月1 日死于普林斯顿。出生地在布达佩斯七区国王大街76号(Budapest Király utca 76)。父亲是一位商人,他有两个姐妹,他11岁时被诊断出肺结核,有6个星期跟母亲一起驻在奥山疗养院 (Austrian
mountains)。在此期间,魏格纳对数学产生了兴趣。1915-
1919年3月匈牙利苏维埃共产党政权上台后,举家迁往奥地利并皈依天主教。匈牙利贝拉..库恩(Béla Kun,1886-
成名后他说过:他的家人决定信奉天主教,对他来讲是最重要的决定。1921年开始在Technische Hochschule(今天的柏林技术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在大学他参加德国物理学会每周三晚上举行的论坛和演讲活动。这期间他接触了世界大牌科 学家,如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马克斯.•冯.劳厄(Max von Laue),鲁道夫.拉登堡(Rudolf Ladenburg),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瓦尔特能斯特(Walther Nernst),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他的同乡,匈牙利科学家利奥.西拉德(Szilárd Leó)等。几乎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维格纳在德国威廉皇帝研究所(现在的Fritz Haber Institute)工作期间,认识了英籍匈牙利裔科学家,迈克尔.布兰尼(Polányi Mihály,1891-
1925年他回到匈牙利,在他父亲的皮革厂工作,但最终抗拒了他父亲指令,再次前往德国,在晶体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后期担任哥根廷大学著名 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助手,但遗憾的是此时的大卫.希尔伯特思维已经不在活跃。
维格纳一直坚持独立研究,在爱因斯坦的告诫下,他花了很多时间在图书馆,挖掘自身潜质,发现了被众多科学家忽略的量子力学理论。1927年推 出了对称性量子力学理论-
1930年他离开即将成为纳粹的德国,前往美国,与约翰.冯.诺依曼同时在普林斯顿大学大学担任老师。他向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 (Paul Diracnak)介绍了自己的妹妹曼奇.玛格丽特(Margit),后来狄拉克娶了玛格丽特做妻子。魏格纳与狄拉克的关系得到升华,之后他们一起与爱 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所从事高级研究工作。30年代末,他扩展了研究,开发了重要的基本理论-
维格纳博士于1937年1月8日加入美国籍。不幸的是阿米莉亚于1937年因意外去世。魏格纳悲痛万分,想离开麦迪逊(Madison)。1938年他被 普林斯顿大学重新召回。
虽然他自称在政治上是业余爱好者,但是1939年8月2日他联合爱因斯坦、利奥.西拉德给美国政府写信,敦促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启动核 研究计划。最终在1940年促使美国政府制定了研制世界第一枚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并于1945年研发成功,投放到日本。他在结束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个人信仰是和平主义,他是美国军方的坚定捍卫者,虽然看到日本广岛和长崎被摧毁,但仍然认为原子弹是必要的。在40年代和平利用核能中 他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41年,他设计了实验性核反应堆,并建议用水来减缓中子;当年他娶了第二任妻子玛丽.安奈特.惠勒(Mary Annette Wheeler)。1946年他在美国田纳西州克林顿科研开发项目主任,一年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
1960年维格纳出版了一本经典著作,谈数学和物理学的哲学。
1963年与Maria Goeppert-
获奖后他说:我从来没想过我的名字会刊登在报纸上。他自称没有想过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
他曾经是美国原子能协会董事会成员,并且是美国数学协会、美国物理学教师协会、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等协会和组织的成员; 1952-
1976年8月他接受匈牙利物理学会邀请回到故乡,1977年当选为学会成员,1987年被匈牙利罗兰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88年当选为匈牙利科 学院院士。1992年90岁时出版回忆录《尤金和安德鲁》,1995年死于普林斯顿。
对世界原子能和平和安全利用发挥了杰出的作用。
1999年开始,匈牙利科学院NOVOFER基金会每年都向在物理学和应用技术领域里做出贡献的年轻人颁发丹魏格纳国际奖。